27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
27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
作者:李晓菲, 凌雪英, 王颖, 黄力
摘要:目的: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。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,探讨其磁共振表现特征。方法:收集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,对其磁共振影像(MRI)表现进行分析。结果: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问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,均累及皮层或皮层和皮层下白质,位于幕下5例,22例位于幕上,其中额和/或颞叶有2l例;直径范围为21—13.0 cm。根据MRI表现可分为囊性为主型、囊实性和实性3种类型.其中4例囊性为主型.囊性部分磁共振平扫呈长Tl、长他异常信号影,3例可见壁结节。壁结节有强化;13例为囊实性,12例为不均匀强化,其中3例问变性神经节细胞瘤均为此类型; IO例实性,磁共振平扫表现为稍长Tl、稍长他异常信号影,6例无强化,其余轻度强化。17例无瘤周水肿,IO例有轻、中度瘤周水肿。结论:神经节细胞胶质增磁共振表现多样,但多为良性慢性生长的表现;肿瘤发生间变后亦有一定的MRI特征,表现为囊实性肿块,增强后不强化或不均匀强化;熟悉这些MRI征象对术前的正确诊断有帮助。
关键词:脑肿瘤;神经节细胞胶质瘤;磁共振成像
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为混合性神经元一胶质细胞肿瘤,由肿瘤性的神经元和胶质成分组成,神经元通常为分化成熟的神经节细胞,胶质成分通常为星形胶质细胞,也可见少突胶质细胞或Rosenthal纤维。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,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难治性癫痫和头痛,是肿瘤性难治性癫痫最常见的原因。近年来,文献对该类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,认识其磁共振的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的正确诊断率。
1材料和方法
收集三九脑科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 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 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问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,患者中位年龄24.5岁(2-79岁),男14例,女 13例;大部分患者以癫痫入院,病程为3 d-10年。 27例患者中,25例患者行常规核磁共振影像(MRI) 平扫和增强MRI检查,1例患者仅行MRI平扫,1例患者为增强MRI检查,有3例患者同时行磁共振波谱扫描。采用1.5T GE Signa HD MRI仪或1.5T Philips Gyroscan Intera MRI仪,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或头线圈,扫描序列包括TIWI(TR500ms/ TE20ms)、FsE T2WI(TR3000ms/TEl 10ms)、FLAIR (TR8000ms/TEl20ms/T11 10ms)。FOV为240 mm× 240 mm;增强MRI采用的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(Gd- DTPA),剂量0.2 ml/kg;MRS采用2D 1H多体素点解析波谱(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,PRESS)序列,TRl000ms,TEl44 ms,FOV为240 mm×240 mm,体素大小为10 ITlm×10 mm。
2 结果
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均为单发病变。
(1)部位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均累及皮层/皮层和皮层下白质,3例问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均累及皮层和皮层下白质。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有20例位于幕上,4例位于幕下;有3例病灶同时累及额颞叶,9例位于额叶,9例位于颞叶,顶叶2例,小脑3例,脑干至颈髓区l例;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有1例位于小脑,l例位于顶叶,l例颞叶。
(2)形态病灶呈类圆形、楔形或脑回状,最大径2.1—13.0 cm。
(3)MRI表现TIWI为等或/和低信号,T2WI 高或/和稍高信号,l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在TIWI、他阢均出现条片状低信号;根据病变是否有囊变,可分为3种类型:囊性为主型4例,囊壁在T2flair上呈高信号环,3例见壁结节,壁结节有强化;13例为囊实性,除l例未行增强,其余不均匀强化,间变性者均为此类型;10例为实性,6例无强化,其余有轻度强化;瘤周水肿:17例(包括2例间变性)无,10 例可见轻中度水肿。
(4)MRS表现Cho/NAA轻度升高,无其他异常代谢物峰出现,(图1~4)。
3讨论 (1)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在2007年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中为1—2级,间变性为3级。国内外文献报道,约40%~50%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可出现囊变,钙化,壁结节形成亦较多见。本组27例中,有囊变的为16例,占59%,且可分为囊性为主型和囊实性两类。但典型的钙化则较少见,有l例病灶出现T1WI、T2WI低信号,无强化,可能是钙化。这也可能与MRI显示肿瘤内部的小钙化较cT难分辨有关。瘤周水肿程度不一,10例(37%)有轻中度瘤周水肿,但其余17例(63%)无瘤周水肿,包括2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,与大部分文献报道相符。此外,本组病例中所见到的MRI表现主要有:①楔形征、T2flair高信号环:这两个征象主要见于有关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(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,DNET)的文献报道。但本组病例中亦常见,且楔形征可在不同的扫描方位上显示,如横断位、冠状位等,主要是肿瘤宽基底位于皮层,累及了皮层下白质后.尖端指向脑组织深部所形成的形态。而T2flair高信号环则在囊性为主型的4例上均清晰显示。Parmar等报道DNET的特征性表现即为此高信号环,认为是代表了其良性的生物学行为,病理上为疏松的胶质成分旧o。因此,认为此高信号环可能仅是病灶与胶质成分有关的一个表现,并不是DNET所特有。②增强后强化程度的多样性:囊性为主型有l例无强化,3例壁结节可见强化,其中有1例是部分壁结节有强化,部分壁结节无强化;囊实性的病例则自轻度至显著不均匀强化不等,2例(包括1例问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) 的强化方式类似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;实性10例,6 例无强化,其余轻度强化。总之,其强化程度多样,但问变性者均为较显著的不均匀强化。白旭等 报道的2例问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亦呈中度以上不均匀强化,与本组中病例的强化表现类似。由于间变往往来自肿瘤的胶质成分,而不是神经元成分,故其强化方式可类似于高级别的胶质瘤。但该文认为间变性者首次检查发病年龄较大,本组3例为2 岁、33岁及79岁,年龄分布无规律。
(2)鉴别诊断①DNET。由于文献报道的 DNET的影像表现,如“楔形征”、T2flair高信号环征、颅骨压迫这些征象,在本组病例中均可以见到,且这些征象多代表了二个良性缓慢生长的过程,并不特异。当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无瘤周水肿,无或轻度强化时,与DNT较难鉴别;但DNT囊内分隔较多见,本组病例中仅1例可见囊内分隔,有助于两者的鉴别。②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。发生于幕下时,要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鉴别,本组有4例发生于小脑,其中1例位于中线,曾被诊为“血管母细胞瘤”。但仔细观察,并无血管结构进入瘤内。此外, MRS有助于鉴别诊断:星形细胞瘤的Cho峰升高较明显,但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Cho峰仅轻度升高, NAA峰略降低。③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。本组病例中有2例呈不规则的环形强化,但其中1例无瘤周水肿.另l例则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,需与多形性胶母鉴别,但该病例同时累及了皮层和白质,与多形性胶母位于白质区有所不同。
总之,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多样,但对于难治性癫痫的青少年患者,若发现脑内皮层或皮层和皮层下白质为主的病变,易囊变。瘤周水肿轻,强化程度多样,要考虑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可能;而出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样的强化方式时要警惕肿瘤间变的发生。
来自暨南大学学报第33卷